西厢艳谭三邦在线观看剧情介绍:
清帝溥仪退位,宣告了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及封建帝制的结束,也标志着晚清历史的终结。
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点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分水岭。以鸦片战争为起点,中国文化开始了从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。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旧的封建文化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出现了衰败的趋势,二是新兴的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变革的驱动下成长发展起来,从小到大,由弱而强,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。这一衰一兴,构成了晚清文化发展历程的基本内容。
晚清文化经历了曲折多变的发展历程。其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:前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,历时半个多世纪。后期从中日甲午战争后至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,历时17年。
在晚清文化的前期,中国社会大体保持着传统的风貌,封建文化仍然占着绝对优势。孔孟儒学及纲常名教仍是人们头脑中不可动摇的思想信条,科举八股是士人进学的唯一途径,汉学宋学则是最受官方青睐的学术思想。文学艺术、社情民风,均与鸦片战争以前无大差异。尽管在鸦片战争后有人提出“师夷之长技”的主张,西学开始输入,但这些新的文化因素影响甚微。19世纪60年代后,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,近代文化因素进一步成长,为资本主义新文化的形成准备了条件。在西力东侵的冲击下,出现了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主张,补充儒学的不足。这种主张试图把以孔孟儒学、纲常名教为核心的“中学”与西方自然科学结合起来,用后者翼护前者,以巩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统天下。“器唯求新,道唯求旧”,正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。